胶黏剂生产工艺及职业病危害特点

  胶黏剂是指能把纸、布、皮革、木、金属、玻璃、橡皮或塑料之类的材料黏合在一起的物质。胶黏剂可分为天然胶黏剂和人工合成胶黏剂。在工业和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绝大多数为人工合成胶黏剂,其组分多为混合物。除起基本黏附作用的基质外,还含有固化剂、稀释剂、增塑剂、偶联剂、引发剂、增稠剂、稳定剂、填充剂等多种化学物品。

  胶黏剂种类繁多,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胶黏剂的职业病危害问题已引起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

  一、行业分布

  目前我国合成胶黏剂生产非常分散。大部分企业存在规模小、品种少、产品老化、更新换代缓慢等特点。胶黏剂的使用行业分布主要包括制鞋、家具制造、玩具制造、皮革、制衣、箱包、包装、涂料、防水工程、机械、汽车、航天航空、电子电器、医疗卫生、广告宣传等。据调查,我国生产与使用胶黏剂的企业多达70000余家,品种超过3000个。以三醛胶(脲醛、酚醛和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胶)和聚合物乳液产量最大。从胶黏剂进出口贸易方面来看,我国的胶黏剂贸易逆差较大。新型的、环保型的胶黏剂及其原辅材料依赖于进口。国产的胶黏剂以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溶剂型及醛类产品为主。

  二、产品分类

  (一)按化学组成

  1、无机胶黏剂

  主要包括磷酸盐型、硅酸盐型、硼酸盐型等。

  2、有机胶黏剂

  主要包括天然胶黏剂和合成胶黏剂两大类。天然胶黏剂有骨胶、虫胶等动物胶,淀粉、松香、阿拉伯树胶等植物胶。其中合成胶黏剂又可分为:

  ① 热塑性树脂胶黏剂,如聚醋酸乙烯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酰胺等;

  ② 热固性树脂胶黏剂,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脲醛树脂、聚氨酯等;

  ③ 橡胶型胶黏剂,如氯丁胶、丁腈胶、硅橡胶等;

  ④ 混合型胶黏剂,如环氧酚醛胶、酚醛丁腈胶、环氧尼龙胶等。

  (二)按用途

  胶黏剂根据产品用途可分为工程用胶黏剂、建筑用胶黏剂、汽车专用胶黏剂、扬声器用胶黏剂、运动场地用胶黏剂等。

  (三)按外形

  从胶黏剂形态可分为水溶剂胶、有机溶剂胶、乳液胶、薄膜胶和粉末胶等。

  (四)固化形式

  1、溶剂型胶

  溶剂型胶是由聚合物加溶剂配制而成,其固化是由于溶剂的挥发或溶剂被胶物自身吸收消失后胶黏剂在胶接端面形成胶接膜而发挥胶接作用。

  2、反应型胶

  反应型胶粘接原理是含有活性基团的基质聚合物与加入的固化剂产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粘接作用。一般在临用前配胶。

  3、热熔型胶

  热熔型胶是属于以热塑性聚合物为基本组成的无溶剂固态胶黏剂,通过加热熔融胶接,随后冷却固化而发挥胶接作用。

  三、发展趋势

  胶黏剂具有应用广、使用简便等特点,已成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化工产品。据专家预测,未来10年内我国胶黏剂消费仍将以8%~10%的速度增长,其中高性能环氧树脂胶、低甲醛释放量脲醛胶、热熔胶、聚氨酯胶黏剂、有机硅胶黏剂、汽车用PVC塑熔胶是今后行业发展的六大重点。根据《中国合成胶黏剂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建议书》,我国胶黏剂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如下几个方面:

  ① 加快发展环保节能型产品;

  ② 高性能、高品质胶黏剂将有较大发展,特别是用于机械、电子、汽车、建筑、医疗卫生和航天航空领域的胶黏剂将发展更快;

  ③ 胶黏剂生产将向规模化、集约化的优势企业集中,产品质量和档次将会有较大提高,部分生产规模大、技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将会有更大发展,而一些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的企业将会加快淘汰出局;

  ④ 外资企业数量增加、生产规模扩大、资金投入加大、高新技术产品明显增加。

  四、职业病危害特点

  目前,我国胶黏剂职业病危害具有接触人群广泛且分散、职业病危害严重且表现多样等特点。

  胶黏剂的职业病危害存在于胶黏剂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绝大多数胶黏剂为多组分混合物,其毒性主要决定于加入的固化剂、稀释剂、增塑剂、偶联剂、引发剂、增稠剂、稳定剂、填充剂等多种化学物品的种类与含量。而起基本黏附作用的基料多属无毒或低毒类物质,如含苯溶剂型胶黏剂毒性大,水溶性胶黏剂毒性则相对较小等。在胶黏剂生产、储运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以呼吸道为主,也可经皮肤或消化道进入。对人体的职业病危害表现为急性毒性作用、慢性毒性作用和皮肤黏膜损害作用。在工作场所中短时间高浓度接触胶黏剂挥发气体可导致急性职业中毒;长时间较低浓度接触可导致慢性职业中毒;皮肤黏膜接触可导致接触性皮炎或过敏性皮炎。目前尤以含苯胶黏剂使用过程中导致急慢性苯中毒事故的职业病危害最为严重,已引起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

  五、职业病危害识别注意事项

  鉴于胶黏剂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在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 同类型胶黏剂因加入的助剂不同,其毒性相差甚远,因此对于不同生产厂家、不同型号的产品,特别是“三无”产品应分别予以识别;

  ② 在生产过程中应根据所使用的原料与杂质、可能产生的中间产物与副产品等方面来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③ 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其产品说明书、工作场所散发的气味及检测结果来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④ 目前我国胶黏剂市场管理较乱,大量“三无”产品和假冒产品充斥市场,很多产品没有按照国家规定标明有害成分和警示标识,在胶黏剂使用过程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时,应对其产品来源和产品说明书的可靠性予以验证。

186-9668-6993
版权所有 © 重庆玖朗科技有限公司
职业卫生检测仪器 | 环境检测仪器
环境监测仪器 | 实验室仪器
公司地址:重庆市九龙坡区
科技大道88号千叶公园时代10-28